爱奇艺则通过分析大量用户快进、反复看等观看行为以及观看时长数据生成标签,以此为依据,为不同用户精准推送契合其观看习惯与兴趣偏好的影视内容,提升推荐的命中率。
爱奇艺结合观看数据进行视频推荐
在用户根据自身喜好搜索相关视频时,腾讯不仅核对标题或标签是否符合搜索内容,还会分析候选视频的画面,将文本与视觉特征结合、计算匹配度,最后按匹配度排序,推送视频搜索结果。
能否在观看时深度沉浸于内容场景中,重点在于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参与程度,各平台近半年来发明了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让用户得以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内容的活力与趣味性。
继优酷、腾讯的“只看TA”、“联播全部看点”功能后,今年4月份爱奇艺发布了“跳看”功能。在这一功能发布前,爱奇艺还公布了视频内容跳出曲线的专利。
通过对用户在视频不同时间点离开比例的分析,平台更清晰地综合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反馈。雷点、亮点一目了然,成为跳看功能诞生的基础,给予用户更浓缩的情绪起伏。
爱奇艺跳看功能
为避免追求情绪冲击的用户“看完即走”,芒果研发出“弹幕对战”专利,将弹幕行为与团队胜负直接挂钩。在《下一站歌手》直播期间该功能已经投入使用,观众的弹幕数量以及实时上屏的弹幕内容,让节目的竞技感从屏幕蔓延至手机上。
《下一站歌手》节目截图
B站也将观众情绪与弹幕弹出设置结合,让弹幕能“跟着视频的情绪走”,当视频中兴奋、悲伤等情绪标签与受众的弹幕匹配,便会触发与用户和视频情绪相匹配的弹幕特效,新颖的互动形式强化B站独有的弹幕文化,调动趣味性与实用性。
各平台通过智能技术助力下的专利,持续深化智能技术在视频内容互动中的应用,丰富着用户与视频、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让用户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增加用户在平台的投入感与归属感。
用户留存率全面优化也将直接推动平台会员收入等核心收入的增长,实现从用户体验升级到商业价值提升的闭环。
制作端:优化制作流程,实现效率翻番
内容制作环节是各大平台利用AI“降本增效”的重点,虽然成果各有侧重,但近半年平台努力的方向大都围绕着减少人工重复性劳动、优化工业化流程以及提升制作质量与效率的核心方向展开。
音视频制作效果的提升是各大平台智能技术比拼的显性成果,AI让虚拟制作的细节越来越逼近真实摄录的质感,传统影视制作无法避免的瑕疵被尽可能解决。
爱奇艺的配音补录技术将智能声纹识别和情感分析相结合,智能算法快速获取补录台词,并在目标配音员的数据库中寻找情绪一致的音频片段,自动匹配台词情绪完成配音补录,以往影视剧补录台词情绪不连贯、成本高昂的痛点被轻松解决。
关于演员补录台词时出于年龄等原因造成的声音变化,也将不再困扰创作者,腾讯的发明给声音加上了“年龄滤镜”——不管演员是20岁还是60岁,声纹识别后都能自动过滤掉年龄带来的变化,让60岁补录的声音听起来和20岁时听感一致。
《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声音经AI修复
以解放创作者、为其提供更便捷的创作条件为目标,B站推出根据音频节奏剪视频功能,把想剪的视频素材丢进去,就能根据标好的节奏点自动推荐剪辑位置,画面速度随节奏精准调整。以前花几个小时卡节奏,现在可能十分钟就搞定,既省时间又能让视频效果更带感。
近年来,视频平台纷纷通过视频内容出海以寻找全新增长点。今年5月,优酷就凭借《藏海传》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多地的热度飙升,应用收入环比提升超过18.9%。为方便视频作品出海,平台也在相关智能技术的研究上暗自发力。
优酷的字幕批量更替技术无需人工逐帧删除原有字幕,只需将视频导入系统,就能如智能橡皮擦一样自动识别并精准擦除原字幕,同时快速适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生成新字幕并嵌入画面。
《藏海传》印度尼西亚语字幕
腾讯则通过双语对照为技术做“翻译”特训,让系统从各种双语材料里提取有用的翻译信息,并保存成“手册”,进行翻译时直接参考。哪怕在视频内容中碰到复杂表达,也不容易出错。
在动画制作方面,平台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将减负提效视为重点,深入动画和特效制作细节,将动画工业的“流水线”打磨得更加顺畅高效。
面对三维动画常出现的穿模问题,爱奇艺的生物体模型穿模检测专利实现了“一键即检”。把要检查的动画帧图片导进去,根据参考点判断有没有穿模,如果穿模就会被标记,提醒动画师修改。不用人力逐帧检查,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动画制作效率。
爱奇艺动画《灵武大陆》截图
针对三维动画软件内存大、渲染进度缓慢的问题,优酷开发了网页做三维动画的功能,创作者完成三维角色模型后,可以用专门的绘图技术在浏览器中进行动态效果预览,并在网页上进行及时动作调整。
优酷动画《云深不知梦》截图
智能技术的助力让传统影视创作迎来工具升级革命,创作之路上重复磨人的“绊脚石”被扫清,创作者也有望从机械流程里解脱、专心钻研视频内容的升级,成为平台在影视工业化赛道上甩开差距的关键筹码。
广告端:场景化应用,找到盈利突破口
会员增长进入存量时代后,广告收入成为拉动盈利的关键引擎。阿里大文娱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主要是优酷的广告收入增长所带动。
正因此,近半年来各平台开始加码广告专利布局,试图通过智能技术创新打破传统广告模式的局限,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广告精准触达与转化效率的突破,夯实盈利根基。
这些专利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贴片或植入,而是通过“内容—用户—消费”的深度绑定,构建更高效的转化链路,让广告主看到平台技术赋能下的投放价值。
当用户打开视频平台,平台会接受到用户设备发来广告请求,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广告端的投放形式从打扰式推送转向服务式融入。
爱奇艺基于用户画像与观看内容,让广告在不同地方都能“合身”展示、覆盖更多场景,系统会综合产品信息和受众类型在原始素材中生成衍生素材,根据长视频、短视频不同特性选择时长、风格差异化的广告进行精准投送。
爱奇艺广告投送形式
为脱离单纯的信息灌输,优酷的广告专利设计了轻量化的互动入口:用户点击广告中的“定制优惠”等按钮、或滑动查看产品细节时,这些操作都会被系统捕捉,成为触发后续追投的信号。低门槛的互动形式既降低用户反感,又为品牌与用户的连接铺路。
专利说明附图
芒果的发明则将重点投向广告主的KPI,筛选出那些需要至少曝光N次的广告素材,并根据已触达的设备数量动态调整投放策略。既不浪费投放资源,又能保证广告按要求完成曝光量,让每一分投放预算都花在有效曝光上。
芒果TV暂停广告
接收到广告推送后,将商品信息触达转化为用户的消费欲望是平台广告技术布局的最终落点。
用户观看视频时,腾讯的专利可通过对用户地理位置的捕捉与分析,以弹幕的形式匹配广告,广告不再是硬邦邦的贴片,而是与视频内容紧密相关,更易被用户接受,曝光和转化效果也随之上升。
专利说明附图
从“广撒网”的粗放模式到“精耕细作”的精准时代,贯穿广告投放、转化全流程的智能专利,助力平台完成“用户体验—广告效果—平台盈利”的正向循环。
五大视频平台近半年的200多条专利,揭示出AI不再是2023年春天时玄之又玄的“概念”,平台已经弄清楚了这一波AI革命的机理,将其有选择地部署到平台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驱动内容生产、优化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引擎。
从单纯的版权采购,转向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对抗,平台间竞争的迭代也意味着未来1-2年内,更多由智能专利技术催生的新功能、新玩法将会落地。
娱乐资本论也将一如既往的每月关注平台专利,或许下次再总结的时候,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专利有一些就会变成那时追剧的日常了。